制动缸压力与制动管减压量呈线性正比关系,但具体比例系数因车辆类型、制动系统设计及工作条件而异:机车通常为2.5倍,货车为2.5倍,客车为3.5倍,而加装切控阀的客运机车则为1:1等比例关系。
基本关系原理
制动缸压力(P缸)与制动管减压量(ΔP管)的关系源于空气制动系统的容积比设计。制动管减压触发制动阀动作,使副风缸压力空气进入制动缸,其压力值由制动管减压量通过固定容积比放大决定。该关系在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(如制动管定压500kPa或600kPa时)成立,但减压量超过限值后制动缸压力可能饱和。
不同类型车辆的具体关系
机车制动系统:
通用关系:制动缸压力等于制动管减压量的2.5倍(公式:P缸 = 2.5 × ΔP管)。例如,减压100kPa时制动缸压力为250kPa。
设计依据:由分配阀作用风缸与制动缸的容积比(如2.5:1)决定,通过压力平衡条件推导得出。
车辆制动系统:
货车:制动缸压力为制动管减压量的2.5倍(P缸 = 2.5 × ΔP管),与机车类似。
客车:因副风缸与制动缸容积比为3.25:1,且需补偿活塞外移形成的真空(约100kPa),实际关系为:P缸 = 3.25 × ΔP管 - 100。例如,减压100kPa时制动缸压力约为225kPa(325kPa - 100kPa)。
简化计算中,客车常用3.5倍比例(P缸 = 3.5 × ΔP管),如减压100kPa对应350kPa,但实际需考虑真空补偿。
特殊设计机车:
加装切控阀的客运机车:制动缸压力与制动管减压量呈1:1等比例关系(P缸 = ΔP管)。切控阀通过调节充气速率,使压力传递无放大,确保制动平稳性。
影响因素与适用范围
系统设计差异:直接作用式制动机(如货车)与间接作用式制动机(如客车)的容积比不同,导致系数差异。
工作条件限制:线性关系仅在减压量未超过系统限值时成立;减压量过大时制动缸压力可能达到更大值(如副风缸压力上限)而不再增加。
实际应用:司机通过控制制动管减压量直接调节制动力,系数差异要求针对车型选择合适制动策略。
上一篇:合肥制动缸鞲鞴行程如何调整
下一篇:合肥手制动滑轮技术介绍